一周前的行情有所回暖,险些给人一种减半行情开始了的感觉,但我们如果稍微留意一下各大交易所上线的币种涨幅,OKB的24h 涨幅高达50 % ,ZG平台币单日涨幅达到了300%,即使BTC震荡回调,平台币的单日整体回撤比最高也只有40%~50%,这相比与涨幅来说,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即使与EOS,DASH,ETC等减半币种的跌幅相比,优越性从数据上看也十分直观。
你突然发现,能跑赢所有主流币的竟然是平台币。2020年开篇,第一季度内的平台币表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从最早提出IEO,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如今市场热度重新回归IEO,能吸引大家目光的原因就在于自带的造富赚钱效应。如果到了减半年的今天,大家还不去了解平台币IEO这些名词背后的含义,不仅不会大幅度的赢得减半行情的红利,而且会出现比如OKB暴涨,别人晒收益,你只能看戏的尴尬。
大平台,为了推自己的平台币,新上线的IEO项目,如果投资人想要以很低的价格迅速进场布局,会对用户持仓的平台币数量做要求。比如,想要火币prime的项目,必须满足针对项目的HT持仓量,根据自己的账户额度去申购项目代币。
IEO类的币种,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涨幅大,行情快。但我们想要赚钱,入场就要早。这给了交易所一个完美的强制性诱导用户购买自己平台币的理由。
交易所自己的平台币,它是作为股票分红类的存在。很多吸引人目光的币种,它的红利周期不会太长,有时往往只有几个月。一不留神,就处于高位接盘的悲催币圈群众了。
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关于投资人的访谈,会被问到你如何判断一个公链项目的好坏等等。其实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投资人应该考虑的,代币的白皮书和经济模型我们也应该主动去了解一点,培养自己的市场敏感度。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预判未来走势?
因为它理解了项目设计的思路,评估了市场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再从过去推未来,10次有6次对,也会收益满满的。我们所作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走在市场前面。只有这样才能主动给自己的收益加杠杆,如果简单的按照减半币种去买,那不仅连市场整体回报率都跑不赢,更别说判断失误或者踏空行情了。
关于平台币,它从都是从传统的公司IPO衍生来的。发行主体由实体公司变为了交易所;由传统的证券交易所,SEC审核变为了交易所通过区块链,公开自己的代币发行量,查询团队分红,锁仓地址的代币持有量等。
那么,它能有这么大的收益,就拥有很大的风险。发行量大,且不可控,币圈往往一个公告,说增发就增发。第二,它的价格在操控的情况下,投资者买入比传统的IPO,ICO等形式更高,换句话说就是一种高价融资。当然,它也有很大的优越性,比如通过造富效应吸引新韭菜进场;相比传统的年息或者半年,季度分红模式,它的分红频率变得很高,以周为单位,甚至以天为单位。
但是我们看到,很多表现不好的平台币在一开始都很火爆的,但后来价格一路下跌让很多投资者很失望,最后导致项目黄掉。比如前几天闹出很大丑闻的Fcoin,他们的FT代币也是一上线就到高潮。但是市场是有承接度的,投资人买平台币,就像买公司股票,这是看好交易所发展的价值投资。
一旦增发或者连续发行一个系列,就明显的供过于求了。即使在币圈,一切不满足供需平衡的定价最终都会被打破,往往都是以投资人高位接盘为结局。
那么平台币区别于其他的公链代币,它吸引我们的地方在哪里?或者说,它诱导我们投资的几个关键机制是什么?
第一就是回购销毁,它通过控制市场总供应量,被动调整价格。比一开始就约定一个百分比形式,收益率要更大一些。但对于交易所发行平台币,这属于私募基金类,所以关于盈利情况和真正的投资收益率,是可以不对外公开的,或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虚拟一个数字。那么这种表面上看起来很有利于我们投资的分红机制陷阱在哪里?
回购销毁的比例我们无法及时查看,一部分高层权限过大,比如张健可以不顾整个团队的反对,为了蹭热点套利,擅自销毁。另外,分红的比例依据他们随时可以调整,有很多的借口,比如交易所整体盈利不高等,或者以抵扣手续费等形式来把你本来应该得到的收益,换个形式转移。
关于手续费抵扣,我一直认为,所有以免除或者降低手续费为理由,来宣传吸引用户注册的平台都不靠谱。大家应该经常在币圈的群里看到,买卖火币,ok点卡的人员,一级级都成了代理,看起来疑惑且好笑。这些都是诱导你进行短线交易,用BTC买平台币的做法。
总之,我们不能被这些模型绕晕。
考察项目要按照项目的生态和技术发展去看;
考察交易所就按照它是否有持续的产品开发能力,基本的交易深度,还有社群基础等基本参数才行。
本文来源:链团财经
原文标题:说到底,平台币才是币圈最后的归宿
—-
编译者/作者:链团财经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