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在这里
今天继续这个圆桌讨论的笔记,内容较多,会分三篇发布,这是第二篇。Defi和普惠金融是个常讲常新的话题,也是非常值得用区块链技术去实践的领域,行走会持续对这个领域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观察。
以下,Enjoy:
圆桌嘉宾的介绍:
问题3: 在币价上升趋势的市场环境中,MakerDAO的盈利模型是可以顺利实现的,但如果币价处于下行趋势,MakerDAO的抵押借贷就是一个本金和贷款可能都会损失的恶性循环,如何看待MakerDAO的对市场周期的适应能力?双币制在这个过程中,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潘超:抵押借贷不仅适用于上行市场,在下行市场也适用。
加杠杆只是抵押借 Dai 的一个附属功能,抵押还有获得及时流动性的需求。双币机制里的治理代币恰恰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越是波动的市场越需要治理调节系统的平衡,比如存贷利率、抵押率、抵押品扩展等。
从 2017 年开始,Dai 经历了 ETH 从最高值下跌 95% 以及到现在的周期整体运行正常,在数次的市场波动中得到了检验。
曹寅:从312暴跌来看,总体来说Marker这边是保持正常的。虽然说因为底层的以太坊的性能问题出现了一些小0dai拍卖,包括大家往里面补充抵押物比较慢的情况,但本质上Marker的机制是经过考验的。
但现在是MCD刚刚开始,绝大部分的抵押品仍然是ETH的情况下。
假设未来,比如说两三年之后,MCD里面抵押品eth可能只占30%,另外70%是像link、BTC或者其他更多的代币,那如果这时再发生暴跌,市场能不能为非ETH抵押品提供充足流动性还不知道。
大家现在都是Defi的参与实验者。开发者也会根据市场情况来进行及时的调整,像这次出现0dai拍卖之后,很快整个社区就提出解决方案,调整相应的拍卖机制。
这些都表示Defi的开放性,以及它的社区性使得Defi有非常强的纠错能力。虽然早期可能不太成熟,会频频出现各种各样问题。但因为纠错机制非常强壮,能够在最快时间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个系统迭代速度也非常快,能够在最快的时间成长为一个成熟系统。这点是传统的中心化的系统所不具备的。
关于双币制的作用。日常的双币制,能确保Marker治理的去中心化。有币的人都可以参与治理,有币的人都要为自己手里的资产负责。虽然说目前治理参与度不高,但是在maker论坛里,社区的讨论热度其实并不低,而且大家讨论的水平也挺高。现在要做的是尽可能让更多的marker参与者加入治理。
在Marker2.0里,基金会也提出,参与投票的人可以获得经济激励。这表示基金会也意识到现在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在发生极端情况的时候,MKR就起到类似于传统银行中央行的最终兜底人的角色。如果说发生Marker系统性债务,像这次发生的情况,那Marker就会发出MKR通过市场拍卖,让募集资金为系统自治来兜底。
这次市场上基本上非常踊跃的参与了MKR的增发拍卖,甚至使得MKR的价格在拍卖前,还涨得比较多。这点是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的。因为MKR增发其实是稀释了MKR的价值。而之所以会形成溢价购买,主要还是Marker证明了自己的鲁棒性,以及市场上对于DAI和Marker的看好。
杨耀东:
认同潘总的观点,如果观察ETH从1000美元跌下来(跌到100多美元)DAI的整体波动情况尚可,并没有出现恶性循环。正如前面讨论的,312所出现的亏空,主要是ETH本身的网络吞吐性能不足导致,使得原本设计好的拍卖抵押仓的机制无法执行(Brian刚刚的观点也强调了底层的问题)。如果基础设施足够强壮,拥堵情况较少的话,类似的事情发生的概率并不高。
其实在币价下跌的时候,市场对于稳定币的需求应该是增加的(因为相对在涨)。原有设定的机制本来能够适应下跌情况,在eth跌破红线之前进行拍卖。拍卖过程需要DAI,DAI的需求提高了DAI的生产,自然推动了更多的人把其他价格更为稳定的抵押物放到抵押仓里,逻辑上并不是恶性循环。
3月的事件,再次凸显出当前的以太坊作为支持defi的基础设施还是有相当的不足,也让业界再一次聚焦到了性能不足,缺乏扩展性的“老”问题。不过,比起2017年(当时性能不足问题爆发)包括QuarkChain在内有多个高性能公链都已经投入使用,这些为defi项目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Daniel:
首先我觉得Marker很大的价值是市场对于DAI的需求。对于DAI的需求来讲,取决于市场的流动性状态。其实跟币价的上升、下行不是必然的关系,和整个市场的流动性状况会是相关性的因素。这和传统金融其实是一样的。
当整个市场潜在的交易需求比较多的时候,那就会对通货、货币的需求就会上升。这时如果一个稳定币系统能够产生更多的货币,就能去支持交易的完成。这也是稳定币系统在整个金融系统里的价值。
具体说到312,因为各种原因,就会造成一些需要由系统去兜底的风险。那双币制在这个过程当中起到了一些作用。
双币制目前用户看到的收益是类股权的以及治理两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用户去持有MKR最主要还是为了去获得整个Marker Dao体系里的收益,对于参与治理的兴趣不是很高。这也反应出目前maker的双币制的范式未必是就是唯一一种可行的范式。
稍微做点展开,我个人认为目前在整个的Defi或者开放金融大的生态里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创新端的投入还是不够。我们有一点在用互联网成熟期的预期来看待一个很早期的市场。实际上还有很多条路并没有人走过,应该大家对更多其他的可能性,可以多一点期待。
潘超:同意。
Daniel:
举一个例子来讲。目前Marker是把抵押资产选择权由社区也就是MKR的持有者来决定。但MKR的持有者是否应该和社区划上等号,我觉得这点是见仁见智。理论上来讲,社区包括所有和Marker生态相关的人在里面抵押资产的人、使用产生稳定币的人,理论上都是社区的一部分。虽然我们可以去购买MKR参与到社区治理,但是MKR的分配过程本身并不完全是去中心化的,这是历史上的原因。
那为什么抵押的资产种类一定要放到治理里呢?或者有没有别的可能性呢?除了Marker的选择之外,应不应该有别的选择出现的?我个人觉得太应该了。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DAI这个说法其实来源于中文,他是代券。但我没搞清楚代券和当票有什么区别,假设一样,或者我们就用当票举例。当票背后抵押的资产,如果对于其他认可这个资产价值的人来讲,它就可以把接受当票作为一个中间通货。从这个角度来讲,抵押资产的中心化就变成了去中心化。也就是说,任何人可以去抵押任何资产。
只是说这个通货因为背后资产认同的范围不是很大,可能使用的范围比较窄。但这个过程未必一定要放所谓的有自己代币的、确定的去中心化治理理念中。
但我这样说完全不是觉得Marker Dao现在应该去走这个方向。而是说还有很多条路其实没有人走过。还有很多其他的范式去实现稳定币之间的竞争。这其实是在区块链之前,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奠定这些理论基础时的出发点和结论。
我们研究、分析Marker Dao应该把它当成是很好的实践。但另一方面,为什么整个市场还没有出现更多、更好的实践,甚至连支持不同的实践环境都还没有形成?个人的结论就是市场还处于很早期阶段,我们不要用互联网的思路来去看待这件事情。不要期待今天看的一个项目,未来就会成为细分市场的独占者。很有可能它会是先行者,也是未来重要的参与者。但更应该打开窗户、打开一扇门,让更多的人进来,也许这才是整个所谓的去中心化金融的价值。
潘超:Maker 社区 > MKR 持有者,包括所有参与系统的人。任何人可以提案,MKR 持有者拥有最终的决定权。Maker 协议也在探索投票代理等机制,增加治理参与度。
Brian:
就像杠杆交易一样,当抵押品价格下跌到最低的抵押贷款利率时,基础资产就会被清算(这意味着拍卖系统稳定币——DAI或USDX)。 通过这种方式,系统发行的债务会被从供应中移除,系统仍然保持超额抵押。
价格的波动是金融市场的典型特征。所有的DeFi应用都需要经受住非常不稳定的市场环境。
事实证明,MakerDAO的适应性相当强,在2018年ETH价格下跌10倍的情况下,MakerDAO依然正常运行。 虽然有点流动性的问题,但我相信在适当的生态激励下,这一点可以得到解决。
值得庆幸的是,MakerDAO和Kava都有一个后备机制,我们都是将平台治理代币作为储备货币。 在系统发生抵押不足时,储备代币会自动增加供给,并在市场上拍卖稳定币来移除稳定币供应,直到系统处于完全抵押,并再次获得100%的支持。
问题四:双币制是双刃剑,虽然用来区分不同的需求场景,或者可以作为团队融资和经济模型分开协作的工具,但MakerDAO的功能本身是可以增加流动性的,ETH等资产抵押物,获得DAI的“贷款”,再用DAI去购买其他加密货币。三个部分似乎都有流动性风险,三个部分都可能存在缺口,所以MakerDAO的抵押借贷运作的供应链,怎样才算是理想状态?
潘超:这个问题和双币机制关系不大。我认为债务仓位独立出可自由流通稳定币的创新,恰恰提高了流动性并降低了风险。
曹寅:我先讲一下我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出题人是否想问ETH、DAI去购买其他代币都有各自的流动性风险,会导致在市场出现系统性的下跌时,用户手里的其他代币以及DAI,还有ETH无法出清。
如果说是这个观点的话,那其实结果并不是出题人所认为的,存在三者合一的流动性风险问题。
首先这三个步骤其实都是相对独立的;第二风险要看是谁的风险。目前来看,Marker的机制无论是用DAI带去购买其他的代币,还是用DAI购买以太坊代币,本身的清结算,在各个步骤都是独立的。并不会导致流动性的风险在当中任何环节不足,而在系统中跨链条扩散;
第三是其中每一步,就有独立的协商过程。比如最后一步兜底的MKR的拍卖机制;
第四是DAI作为稳定币,自然有市场上的套利力量维持币值稳定。DAI价格高了,就是所谓升水了,大家就会把它换成USDT或其他代币,如果说DAI贴水了,变成负溢价了,那大家就会去把它换回来。目前市场上DAI的流动性还是可以的。虽然前段时间发生了一定的流动性危机,但是现在又回到1:1的美元锚定。
这就说明了市场上的DAI的套利机制和Marker的货币政策其实是在发挥作用。这两者是良性的互动,预期管理很重要。大家会预期maker会有货币政策调整,使得DAI溢价也好,折价也好啊,最终会回到和美元的锚定,因此才会去进行套利。因为有这个套利,Marker的货币政策制定者才会去根据套利者的预期来制定货币政策。
至于加杠杆所投资的其他代币的清结算,其实取决于代币自己所在的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和DAI和Marker都没关系。
三者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系统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在跨系统或者跨环节扩散这个问题。最关键的一点是,DAI有比较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存在。
潘超:补充一点。金融风险有两种主要的风险:一种风险是流动性风险,另外一种风险是违约风险。
Marker系统的做法是将系统的债务给独立出来,形成一种稳定币就是DAI。这种做法可以让稳定币去自由流通;还有一种做法是将债务内部化,比如Defi项目Celtic,是把债务作为系统当中的一种记账,而不是像DAI作为全局的可以去流通的货币。流通的货币本身可能会有升水和折价的风险。从流动性角度来说,债务内部化之后,它的流动性风险会小一点,但它会有违约风险,当系统内部产生了突发情况时,它的违约风险会更大一些。
以上就是Marker Dao 双币制圆桌笔记的内容。明天上午10点10分会发出这场活动笔记的最后一篇。
—-
编译者/作者:行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