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读内参:
1.TON社区推出免费版Telegram开放区块链网络;
2.欧洲央行发报告称,Libra可能会积累高达3万亿美元的资产;
3.TudorInvestment创始人表示正在购买比特币以对冲通货膨胀;
4.V神表示,以太坊可能是新冠疫情爆发后凝聚世界的粘合剂;
5.中国军网刊文称,区块链应用前景广阔,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6.外媒称,日本收紧加密规则后Deribit屏蔽日本用户,其它交易所也在权衡自己的选择;
7.江卓尔表示,经济下行会导致BTC向大户集中,减产过后全网算力不会明显下降;
8.Zcash基金会计划将其隐私特性引入Cosmos生态系统;
9.Tether公司于5月7日23:49和5月8日05:46共计新增印钞2.2亿美元USDT;
10.OKEx将于今日16:30至17:30进行现货系统升级,暂停币币、杠杆交易服务和资金划转以及平台提币,其他服务不受影响。
币读资金流向:
今日早盘资金整体以流入为主。在资金流入榜中,ETH以4300万居首,BTC早盘也有超过1500万美元的净流入。流入榜排名前十的币种中也以大市值主流币居多,流入金额最少也在100万以上。
而流出榜中的第一名ETP也仅流出355万,其余币种流出较少。综合早盘流入流出的总体分布,今日行情应偏多头。
币读分析:
从早盘的资金流动情况也能看出市场的热度。ETH连续两天都在早盘资金流入榜榜首,让人会产生ETH是不是要搞点什么事情的错觉。当然ETH的大量流入可能不止会沉淀在交易所。由于DeFi的兴起,叠加BTC即将减半的利好,抵押ETH贷出更多稳定币,再用于套利投资的需求也会增加,这相当于又为市场加了一层杠杆。
从抵押在DeFi中的ETH数量也可以看出,5.1假期之后ETH的整体抵押额从底部开始抬升,目前已经达到280万枚。
但在行情上,ETH整体结构并没有大变化,节奏上依然会跟着BTC走,当前需要等待的就是趁着BTC破万,ETH可以冲过眼前紫色的阻力区。
早盘BTC破万,这是今年2月25日之后比特币第一次碰到了10000美元大关。价格就是资本市场最好的“春药”,随着BTC暂时碰到了10000美元,“比特币”再登微博热搜榜,肯定也会有人高喊区块链革命又回来了。但作为市场参与者,这件事还是要两方面看待。
从3月全球市场暴跌之后各产品的表现来看,除原油出现了特殊情况外,比特币是其他大类资产中表现最好的产品。自3.12的最低点到今日已反弹了164%。
自5.1假期之前比特币爆拉开始,市场情绪就回到了相对乐观的状态。在期权市场的看跌/看涨比率上,5月7日数值出现了惊人的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到,在5月4日,持仓量维度的看跌/看涨比率(黑线)还处于相对高位。而到了5月7日,无论是持仓量上的看跌/看涨比还是成交量维度上的看跌/看涨比都出现了急剧的下降,这说明市场中看涨情绪突然升高增加了看涨合约的数量,才出现了该比率一边倒的情况。
在平值期权的隐含波动率(IV)结构上,市场也表现出了乐观情绪。以往的IV结构表现为年底波动率上行,这说明市场预期未来波动率还会大幅变动。但当波动率期限结构表现为逐渐下行时,表明市场预期未来确定性增强,市场波动率下降,价格更大概率表现为温和上涨。
这同时也说明了投资者对减半后BTC的远期行情也相对看好。
以上只是当前市场的预期和表现。从供给端来观察,矿工对于本轮行情上涨也有贡献。从消息面来看,矿工在近期减少了市场供给。
由于丰水期当前,且在今年经济整体下滑的情况下,电力供应会出现需求不足的问题,因此电价相对往年还会更低一些,对于矿工而言,这是好事。矿工迫于平衡成本需要向市场出售的比特币数量就会相对小一些。这从供需关系上也保障了币价的上行。
以上都是比特币相关的市场环境和情绪背景,大环境支撑币价上涨,但投资者需要在微观上思考事件性驱动行情下的博弈问题。
在行情上,以目前BTC的节奏,碰前高10500是早晚的事。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考虑的是碰到前高后该怎么办。如果价格可以成功站在高点之上,那么等待价格回踩10500,加仓也好,建仓也好都是好时候。
但如果价格在10500附近乱打上下影线,投资者就需要注意短期大幅回撤的风险。比特币的减半就在12或13日附近。从19年以来LTC、BCH、BSV等大市值币种减半前后的表现看,行情都伴随着投机资金拉高出货的行为。5.1之后BTC表现一枝独秀,其他币种都只是礼貌性跟随,这已经说明各路资金都埋伏在BTC上,是否就是为了减半这个事件,还需要市场的验证。但作为普通投资者,需要防范投机资金对市场该概念的炒作,切勿再为别人抬轿子。
本文来源:币世界研究院
原文标题:【币读日报】BTC短期突破10000美元大关!区块链革命要来了?
—-
编译者/作者:币世界研究院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