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 —银保监会等五部门

加密行业里的「叠码仔」:与平台对赌、吃客损

你在币圈亏光的钱和币,都被谁赚走了?

你猜可能会是那些技术比你高超的人,因为新闻里报道了太多因为炒比特币一夜暴富的例子。

你也可能猜一部分是被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赚走了,因为每个月或者季度,平台披露的平台币回购销毁数据,隐隐透露出强劲的赚钱能力。

如果你不是加密从业者,可能没意识到这样一件事,随着衍生品突飞猛进的发展,加密市场正在以一个出乎意料的速度在崛起。

根据 TokenInsight 近日公布的 2020 年 Q1 数据,本季度,加密衍生品成交总量破 2 万亿美元大关,较去年四个季度平均值上涨 314%;全市场日均成交量为 233 亿美元,较去年上涨 274%,单日最高成交量发生在 3 月 13 日,达到了 625 亿美元。

加密行业里的「叠码仔」:与平台对赌、吃客损

截图来源:TokenInsight

2 万亿,233 亿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从成交量来看,加密市场差不多是沪深股市的十分之一。当很多人还没意识到加密存在的时候,这里正悄然崛起:交易量日新月异,尤其是衍生品。

造就如此盛景的除了平台,还有这样一拨人,他们游走在灰色地带边缘,就像赌场里的叠码仔:自己不赌,但带人来赌,「引诱」新人进场的第一张牌,是免费策略和高倍收益。

代理商原本只是简单赚拉新的手续费返佣,但随着合约异军突起,合约代理商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业化的生意,从分析师,到社群管理,再到增长和运营,每个人各司其职。

不怕你赚钱,就怕你不来,只要你上场,那代理商就「赢」了一大半。

加密合约交易,代理半边天

「又开发了一个新客户。」

大学毕业不久的原哥(化名),进入币圈刚满一个月。只要微信添加的玩家中,恰好没注册自己所代理平台的账户(这是前提),并且还流露出有意进一步了解的迹象,那他就能发挥各种招数,直至说服对方注册并入金。

和原哥一样身份的人不少,如果按照所在团队已经五十多人、五个小组的规模,那围绕在这家只能排在行业第二梯队的交易平台,至少有数百名像他一样身份的「外部经纪人」。

他们就像平台四通八达的触角,延伸至每个有意进军加密的投资玩家。

而代理商团队内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从社群管理员,到分析师,再到用户增长等等。每天,原哥和同事潜入各种社群,薅羊毛和炒股类社群是他们的最爱,也是最有可能发展「下线」的地方。

能让代理商们趋之若鹜的原因,当然是有利可图。

加密货币交易生意赚钱,众所周知。据彭博社估计,火币 2019 年一年的营业收入就达 6.9 亿美元;而 Bifinex 此前披露自己不到 100 名的员工,2018 年年度就产生了 4.04 亿美金的净利润;如果根据币安历次平台币 BNB 销毁数据,那也可以核算出,去年这家平台的累计利润就达到了 5.78 亿美元。

交易手续费和上币费是平台收入大头,熊市没有暴富效应后的行业红利锐减,竞争转向存量市场。他们愿意将一部分收益分拨出来,分给散布在各个角落的团队或个人。

这些人被统称为代理商,或者看似更高级的称呼:社区合伙人/外部经纪人。

从去年开始,国内玩家们能接触到的所有交易平台,都把重心转向加密衍生品不是没有原因。

相对于现货,加密衍生品产生的交易体量远比现货要庞大得多。据 Skew 的数据,今年 3 月 12 日,整个加密市场的比特币期货交易总额达 500 亿美元,超过了马斯克净资产 344 亿美元,其中,OKEx 与 BitMEX 上的期货交易量超过 100 亿美元。当天,也成了比特币诞生 11 年以来,历史上交易最频繁的一天。

交易产生的海量手续费,一部分是被代理商赚走了。加密行业里的「叠码仔」:与平台对赌、吃客损

其中一家交易平台代理商返佣方案

相比现货返佣的涓涓细流,合约是让代理商疯狂的「天堂」。

据了解,目前正常的代理商手续费分成比例基本在 40-70% 之间,如果是激进的新平台,这个数字可以拔高到 90%,甚至 100%,高分成诱惑下,专业代理商出现。

除了分成,在具体的操作模式上,有的平台开始可能先会给相对高的分成比例,体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再降级;如果代理商带来的量是持续的,那平台可能不会降级,或者先从相对低的比例,如果实际达到更高量级,再补差价。

代理商的进入门槛并不高,原哥工作前,就完全不知道比特币。

尽管每天说服不同身份的玩家进场,但实际上,很多时候他也看不懂分析师策略。而每次接触新玩家,他总会把最新一期收益表发给对方:每天只有 3 次跟单,但日收益总能在 90% 以上。

如果分析真有那么准确,他们为何还广而告之?

加密行业里的「叠码仔」

「华人血液里流着的就是赌性。」赌王何鸿燊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碰上与金融相关的领域后,这种赌性被尽可能地放大。

外汇有内盘、外盘,到了加密市场,变成了时刻不停歇的高风险游戏。

去年下半年开始,几乎所有加密交易平台都在推 ETF、期权这些概念和产品,币币交易「过气」了,鲜有人问津。如果整个市场真的已经发展到衍生品成熟的阶段,那确实可喜,不过,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今年 3 月,币安宣布下架 FTX 杠杆代币,官方给的原因是虽然收入损失大,但「还是保护小白用户重要」。专业加密衍生品越来越多,新玩家专业技能却没有赶上。这样的空间和土壤,给了马华(化名)这类熟悉加密市场的玩家们,大展身手的机会。

代理模式看似新颖,其实是从外汇市场复制过来的。

如果只是正常的邀请返佣,并没有值得诟病的地方,但合约盛行后,专业代理商开始流行起来,他们也越来越像赌场里的「叠码仔」:给赌场招揽玩家,并从中赚取佣金。

加密行业里的「叠码仔」:与平台对赌、吃客损

图片来源:网络

去年下半年上线的一家交易平台,就复制了港澳资讯的玩法:内设社区,社区自带分析师,汇聚了一大批拥趸者,玩家粘性极强,甚至内嵌了跟单模式。这种类似智能投顾的玩法,让带单的代理商又多了一个赚钱来源:除手续费分成外,增加了跟单的盈利分成。

而股市中的所谓股评老师或「牛股大师」,在币圈里也不少见,马华就曾参与包装了一位有着高颜值、技术高超标签的币圈分析师,美女分析师亮眼的收益数据背后,其实是整个团队的操盘。如今,马华已经晋升为「顶级」代理商。最初因为好奇试水,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发现,涌进场的新人数量远超预想。很快,马华就组建团队专业化运营,在拉了上千人注册后,官方团队联系到他们,直接给他升到了最高分成级别,让他安心。

我们拿到的几张截图信息显示,一位已经超过 3000 名「下线」的代理商,虽然团队人数只有 5 个人,但每天的分佣已经稳定在四位数(USDT),其中跟单收益占 1/5 左右,而累积的分佣收益也早就超过 50 万元。

加密行业里的「叠码仔」:与平台对赌、吃客损

Bingbon 上某代理商的日常分佣数据

每日稳定入账上万,明显的财富效应吸引着越来越多人进场。

代理商中流传着这样的传言:一个曾实盘惨亏的 KOL,在转型代理商后,炒币继续亏,但却因为汇聚的众多粉丝,不仅带火了一家新交易平台,最后成了最顶级的代理商,买房买车不在话下。被高分成吸引而来的除了原来的 IC0 代投,还有所谓的资本或量化团队,这些人组成代理商的主力。表面上看,只要用户交易,代理商的收益与玩家的盈亏无关。但当产生的交易手续费满足不了贪婪者的胃口时,用户的本金开始被盯上。贪婪背后的陷阱越是新平台,代理商的话语权就越大。

一位交易平台的负责人告诉律动 BlockBeats,合约产品方面,目前代理商能给平台带来的交易量能占到总体量的 70-80%,另一家专注海外市场的平台情况更甚,「量全是代理给的」。所以,交易平台为了吸引代理商,只能提高分成比例。

或者双方采取一种更隐秘、激进的做法:吃「客损」。

具体来说,先由代理商给交易平台缴纳部分「保证金」,后续负责拉人,和交易平台一起「做局」:下线亏的越多,代理商分到的就越多,如果代理商没有分析师,平台甚至能提供具体点位。

这种做法类似赌场中的「占成儿」:叠码仔直接与赌场赌客人输赢,比如用户输光 100 万,按照 64 分成,叠码仔能拿走 40 万。换句话说,代理商赚走的将不再是用户交易产生的手续费或者跟单佣金,而是本金。

和平台对赌、吃客损的现象愈演愈烈。

一位交易平台商务在拓展代理商资源时,被对方直问:客户的亏损有没有分红?有的 KOL 则更加直接,在回复没有此类玩法,介绍新产品时,被对方打断,「风控别谈,都是玩合约的,里面道道都清楚」、「那你们平台没魄力,现在很多平台都采用这种模式了。」大家品品,代理商都这么赤裸裸了。

加密行业里的「叠码仔」:与平台对赌、吃客损

除手续费分成外,客损已成为代理商新的玩法

这个不甚公开透明的加密游戏场,平台和代理商共谋,联合上演一场收割的戏码。「不怕你赚钱,就怕你不来。」原哥在解释其他家平台推出的兜底、亏损包赔的做法时,回复说套路都是前期先给「下线」小赚一笔,后期收割本金。

如果你刚好是他们「下线」中的一员,那恭喜你,所有的操作都已经在代理商的眼皮子底下,因为平台为代理商专门开发了一个管理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代理商能看到所有使用自己链接注册的用户信息,包括当前持仓、活跃普通委托列表,以及当前委托列表,甚至所有「下线」的出入金管理和统计等,哪些用户是活跃用户,值得长期「培养」,一目了然。

在调研过程中,不止一家平台的 BD 向我们大倒苦水:有平台为了抢代理商,能将手续费分成比例给到 80%,但这个基本能 Cover 平台成本的比例,让没有对赌或者客损模式平台无法承受。代理商趋利给了这些黑心平台拉新,极有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这些善于包装和经营的代理商,将不谙套路的投资者带入加密行业,可以预知的是,最终的结果是用户们血本无归,惨淡收场。

在加密行业,针对交易平台的维权事件并不少,很多时候,不是玩家们输不起,而是无法接受交易平台的「暗箱操作」,不幸的是,部分平台确实就有这样的操作。

你仔细回忆,最近在社群中是不是看到越来越多的跟单进群的信息?你有仔细想想他们为什么要带领毫无交集的陌生人挣钱呢?

已经进了跟单群的你,有没有仔细计算过,你到底赚了多少钱呢?

—-

编译者/作者:币圈超人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疑问联系邮箱:389121857@qq.com
倾听财经版权及免责声明:仅作为区块链信息平台,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信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倾听财经官方立场无关。